贺州学院2024年高质量发展​“十大亮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31日
来源: 贺州学院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提质升位的拼搏之年。这一年,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在党的建设、申硕工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民生保障等工作中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向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更好地总结和展示2024 年工作,我们特推出贺州学院2024年高质量发展“十大亮点工作”。

一、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办学层次新跨越

202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食品与营养、旅游管理、材料与化工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于2025年面向全国招生,实现了学校办学层次又一次跨越,开启了学校自主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新征程。学校升本以来,坚持立足地方,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在办学条件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科研平台和创新成果、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扩大开放合作、民生服务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为学校开辟了发展新赛道、激活了发展新引擎、集聚了发展新优势、承载了发展新使命。学校将继续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教育强国、贺院有为”的时代新华章。

二、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发展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扎扎实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专题读书班、专题辅导、警示教育、廉政教育等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有力地加强了党的纪律建设,夯实“清廉贺院”建设根基,广大师生从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中汲取奋进力量。圆满完成了学校中层干部调整换届,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得到优化。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实现了基层党建标杆新突破。入选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入选第二批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10个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命名为星级支部。

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激发新动力

学校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学校召开高质量发展会议,把脉定向学校改革发展;对公共基础教学部、档案馆等机构调整优化,推进人事、机构综合改革;出台《贺州学院关于实施高质量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的意见》《贺州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出台《贺州学院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贺州学院人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贺州学院高层次人才分类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贺州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等文件,推进内部治理体系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活力、学科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供重要保障,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四、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成效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创新教育方式、丰富实践载体等措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效。2024年,我校获评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个,入选全区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1个,获得第三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等级认定2个(B类),1人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广受学生喜爱的党史教育特色思政课《百年风华正青春》第六季开讲。3月31日,学生何政军跳入滔滔江水施救落水男子,被贺州市八步区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其事迹在人民网·广西频道等主流媒体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其行为体现了贺院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时代精神。

五、高规格引领高质量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焕发新活力

一年来,我校成功举办了CHINA ROCK 2024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心会场暨REDBEDS 2024第八次全国红层与工程学术会议、桂东大讲堂暨“科学家精神传承”学术报告会、弘扬教育家精神宣讲会、2024年碳酸钙产业技术交流会、第二届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论坛、2024年广西外国文学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贺州学院高质量发展会议等10多场次高水平学术论坛或会议,彭建兵院士、徐明岗院士等2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作报告,为我校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方面提供战略性指导,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六、校城共生协同发展,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全面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共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协同创新体系,共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广西教育信息》〔2024〕第10期以《贺州学院多措并举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专题刊发了我校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经验及成效。2024年,学校实施现代产业学院(平桂)校政企“千人创业计划”,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了“广西(贺州)六堡茶工匠学院”,与西麦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7名教师入选贺州社会科学专家库,以城校共生育人新生态全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创新研究成果取得新突破

2024年,我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课题立项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取得了数量质量“双突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广西科技厅“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17项。获得广西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等次4项、二等等次3项,获批自治区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7项、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自治区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获批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5个,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第二期第一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入选“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高等院校实施单位”。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入选第三轮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科研和创新平台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八、打造文化育人品牌,文化传承创新彰显新特色

我校始终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24年,我校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被评为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舞蹈作品《瑶绣长长情长长》、美育改革创新案例《非遗之美浸润式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育人改革案例》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均荣获一等奖;非遗融入教育实践成果获得广西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被命名为贺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和研学人数5万多人次。将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融入育人体系,文化传承创新展现出鲜明特色。

九、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2024年,我校学子在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9项、省部级奖项392项。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国际知名期刊《Food Bioscience》《Nano Energy》发表学术论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荣获“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优质质量校”、2024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和“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民生福祉再获新提升

2024年,我校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专项建设资金、一般债券资金,对南苑北苑食府进行了改造和旧室外游泳馆拆除改造,完成了北苑风雨球场和北苑第7栋、8栋学生公寓建设,开工建设了科研2号楼、科研3号楼和教学实验楼,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完善、更为优质的条件保障。与属地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共建了“警校联络办公室”“贺州学院警务站”“贺州市法律援助中心驻贺州学院工作站”,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开通了29项线上服务事项,“我要反映”平台全新上线,行政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全年无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问题发生。全年资助学生超过3.96万人次,资助金额3936多万元,为44名因突发事件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助5.8万元。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宣讲活动640多场次,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教职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维持正常发放。学校办学条件和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育人环境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 编辑:董治安 审核:麦茂生  )

扫一扫分享本页